新闻中心

开发南京成语源旅游资源之构想

发布时间:2013-03-05 点击:28

   六朝古都南京,历史遗存十分丰厚,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语”是其中之一。
 
    成语,乃汉语词汇宝库中的精华。《现代汉语大词典》称,成语是“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亦为“习用的古语。”成语的源头,来自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佛经、俗语、谚语、古诗文语句等。《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2004年出版)共收成语28000余条。其中,立为词目的15700余条,同义异体词12000余条。与南京相关联的成语据说有200余个。仅2008年1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的《金陵成语故事》一书,就收集了源于南京的成语故事100个。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在现代文章中广为运用,如“虎踞龙盘”、“东山再起”、“江郎才尽”、“才高八斗”、“入目三分”等。
 
    如何利用“南京成语源”这一特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城市景观和景区景点开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南京已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如夫子庙的王谢纪念馆介绍了“东床坦腹”、“画龙点睛”的成语;又如外秦淮河畔搞了“两小无猜”的雕塑等。问题是尽管有所表现,但都未凸现出来,而且也过于稀少,不成气候。
 
    我以为,首先应建立“南京成语源”资料库,收集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源自南京的成语。特别是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致都有一定的地理方位,要单列建档。
 
    对有大致方位说法的成语,可结合这些地区的规划建设加以利用。具体可采用绘画,雕塑小品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并立铭牌配文字说明。这无疑能丰富街景,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
 
    再有个想法,在今后市民广场的建设中,选其一,建一个成语广场。近几年南京建了不少市民广场,为拥挤的城市增添了空间和色彩,不足的是缺少文化主题。想起若干年前,拟在雨花台东南侧建广场,搞了众多方案征求意见。我在讨论会上提出,那个地方适合搞英雄广场,结果无人理睬。后来是在那里立了座硕大的金属雕塑,像是扬帆,又像是竖琴,具体也说不清。其实,我要表达意思是,每个市民广场都可以设计一个文化主题。这样,若干个市民广场就可以组合成文化南京的美好形象。
 
    还有个想法,挑一批故事性强的成语,在众多合适的景区景点,如玄武湖、民俗馆等,选择一家设成语故事园,或在拟建的景区景点内规划建设一个成语故事园。成语故事园除了通过绘画、雕塑等静态表现外,还应设小剧场,组织专业队伍,策动动漫表演成语故事。动漫是当今青少年热衷的表演艺术。策动得好,青少年也会投身其中。他们中间不乏有自编、自导、自演的才干和热情,让他们寓教于乐,从中得到古典文学和地方文化的熏陶。动漫与成语,又可谓是古今文化相融合的绝配。这是多么好的事。
 
    此外,十里秦淮是出成语故事的源头之一。秦淮区正在做中华门东西两侧四片的规划,将秦淮成语镶嵌其中,不亦乐乎。
 
    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设计“南京成语源”的标志,也就是所谓的Logo,勒刻在所有介绍成语文字的铭牌上。这一点很重要。统一标志,是一种资源整合,同时也能提高“南京成语源”的地位。
 
    以上仅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枝大叶的草稿,但绝非是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如果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文化等部门都能来想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一定会做出好文章。这关系到文化南京的建设,当然也有益于我所从事的旅游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