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成果

新时代山西黄河旅游策略

发布时间:2020-08-03 点击:636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河流域自然与景观资源丰富多彩,历史与人文资源悠久厚重,黄河旅游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板块代表之一。2016年,中国“全域旅游时代”全面崛起, 2017年,在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重点打造以“黄河、长城、太行”为支撑的三大旅游板块。发展黄河旅游要从黄河旅游在全域旅游时代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入,解读了山西黄河旅游的特征,才可以得出黄河旅游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黄河旅游跨区域合作与体制创新等,使黄河旅游成为新时代山西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和新热点。

  一、新时代山西发展黄河旅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时代山西省新旧动能转换时期发展黄河旅游是一项重要措施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走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文化旅游产业列为七大非煤产业之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所以,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黄河旅游将与长城旅游、太行旅游共同担负起山西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子。

  全域旅游时代山西发展黄河旅游是践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重要抓手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具有天然的与“四化战略、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的优势。黄河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以“美丽中国·天下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在境外持续开展,“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整合开发以黄河为品牌的旅游系列产品,必将为山西省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化自信”是山西建设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的重要支撑

  以华夏根祖文化为代表的山西河东大地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与核心地区之一,着力打造山西黄河旅游带,将西部片区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可供游客精神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探索山西黄河旅游的新路径和新空间,形成由点线开发转变为区域综合发展新态势,平衡西部与东、中发展差距,是山西省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必然要求。

  黄河旅游品牌再塑是山西“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

  “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山西黄河流域文化底蕴深厚,以“一座都城、一堆圣火、一缕曙光”为根脉的黄河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山西黄河段自然景观丰富,有黄河第一大峡谷——晋陕大峡谷,黄河第一湾——乾坤湾,黄河第一滩——娘娘滩,黄河第一、中国第二大瀑布——壶口瀑布等。黄河旅游人文与自然资源禀赋高,黄河旅游品牌提升再造是山西全域旅游时期“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最好诠释。

二、 全域旅游视角下山西黄河旅游发展分析

  山西黄河旅游发展瓶颈

  山西黄河旅游沿线大量文化旅游资源还停留在只能说不能体验的阶段,旅游产品的老化问题存在,5A等大型龙头景区缺失。另山西黄河旅游开发需注重跨市县、跨省域的合作,但目前,黄河旅游合作只停留在联盟阶段,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与突破。目前,山西沿黄最突出的是交通问题,沿黄旅游公路修建于2007年,等级低,某些路段离黄河较远,旅游通达性差,且旅游公路、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薄弱,旅游要素不配套也是山西黄河旅游开发需要直面的短板。

  山西黄河旅游在黄河全流域中的特征

  黄河从山西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境,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市),从垣曲县碾盘沟出境,全长968.5公里,流域面积9713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2%。呈现如下特点:

  1、地处“黄河中游主体”区位,两岸“同景分治”现象突出

  山西北部以黄河、长城与内蒙古为界,西部以黄河与陕西省为界,南部以黄河、中条山与河南省为界,与陕西为黄河中游主体地位,但两省隔河相望“同景分治”,这也是导致山西黄河旅游发展薄弱的主要原因。未来应共建共享共同肩负起黄河中游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发展。

  2、“华夏源脉”文化地位突出

  黄河按地理文化脉络分析形成三大阶梯,“黄河源头”为第一阶梯;“华夏源脉”为第二阶梯;“黄河追海”为第三阶梯。山西作为“华夏源脉”重要区域之一,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各游牧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天然通道与前沿地带,是中华文明曙光初现、华夏文明起源发祥、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见证地。

  3、“峡谷奇观”地质特色明显

  山西黄河从地理形态上大致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偏关至禹门口,流经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有著名的壶口瀑布。第二段从禹门口至潼关,流经汾渭地堑。第三段从潼关至三门峡大坝。第四段从三门峡大坝至垣曲碾盘沟,流经中条山与崤山即黄河上最后一道峡谷——晋豫峡谷。其中,北起鄂尔多斯高原,南至河津禹门口的晋陕大峡谷深切于黄土高原之中,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品牌的相互关系

  1. 黄河、长城、太行是全国旅游的重要品牌

  黄河、长城、太行不但是新时期山西省新提出的三大旅游品牌,也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品牌与重点区域。全国旅游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太行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等国家精品旅游带,但全国同时具备这三大旅游品牌的,山西省独一无二。

  2.山西黄河、长城、太行地脉相接,且覆盖面广

  黄河、长城、太行三大资源从地域分布来讲,黄河贯穿山西省西部与西北部区域,太行山脉在东部绵延,长城分布于省北部成为两道屏障,这三大资源环绕山西,覆盖了山西大部分地域。

  3.山西黄河、长城、太行文脉相连,但特色明显

  山西黄河北部与长城相连,位于晋陕蒙三省交界处,自古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融合交汇之地。《左传》中,山西被形容为“表里山河”,“山”即太行山,“河”即指黄河,同为地理分文化大单元。另三大文化又各有特色,黄河代表华夏根祖文化、黄土风情民俗文化,长城代表边塞文化、古军事文化,太行代表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三大文化既有联系又各有特点。

  黄河旅游在山西全域旅游格局中的地位

  截至目前,山西省共有20个市、县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但西部沿黄19个县(市)只分布有临汾市吉县、运城市永济县与芮城县3个县,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分布不平衡,急需强化黄河旅游带崛起的作用,成为新时代山西全域旅游的三驾马车之一,与长城旅游、太行旅游形成合力之势。

三、 全域旅游格局下山西黄河旅游如何崛起

  山西黄河旅游核心发展理念

  黄河旅游是山西全域旅游与全国“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提升和优化山西黄河旅游沿线生态、人文资源,重点打造中国黄河华夏文明旅游经典带、全景式黄河峡谷观光带、黄河文化实景展示与深度体验带、黄河风情乡村旅游带等特色品牌,构建“旅游城市+旅游区县+旅游乡镇+旅游景区(旅游乡村)的四级旅游目的地体系,并通过航空、铁路、高速与国道等风景廊道系统串联,将黄河旅游培育成为山西省促转型、调结构、扩就业、增收入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长点,并联动长城旅游、太行旅游品牌差异化发展,助力山西全域旅游建设。

  四大路径创新黄河旅游产品体系

  1、景区带动型——大力完善黄河精品景区建设

  以晋陕黄河大峡谷、壶口瀑布等龙头景区为代表的黄河观光旅游产品,提升现有A级景区,重点打造3-5个5A级景区、水利风景区。推动建设山西黄河国家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组成山西黄河旅游核心吸引物。

  2、城镇依托型——积极推动沿黄城镇体系建设

  以黄河为纽带,完善沿黄4市19县及重点乡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沿黄城市旅游集散体系、旅游综合体、休闲街区、城市公园等建设。发展城市绿道、骑游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公共游憩与运动休闲空间。鼓励重点乡镇按照“一镇一色”发展旅游业。

  3、产业融合型——加快沿黄市县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旅游+”“+旅游”双向战略。(1)通过旅游+农业现代化,推动沿黄红枣、苹果两大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并通过后备箱工程推动农副土特产品通过旅游电商渠道销售。(2)通过旅游+新型工业化,鼓励煤炭等资源型城市及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3)通过旅游+现代服务业,促进“旅游+健康+体育+文化+养老”等建设“山西大黄河幸福产业带”。

  4、业态引导型——重点布局沿黄旅游新业态

  重点发展黄河旅游十大新型业态。(1)发展沿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提升以全国、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推进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2)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及研学旅游。重点依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非遗项目等,开展黄河文化体验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演艺、传统节庆旅游。(3)发展体育及户外运动旅游。结合地形地貌,引进水上运动、山地运动、骑游徒步、体育赛事等户外体育运动休闲项目,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4)发展康体医疗及养生养老旅游。依托沿黄健康养生资源,开发中医养生、森林养生、高端医疗、宗教养生、乡村田园养老等产品。(5)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建设自驾车营地、房车宿营地、汽车旅馆、汽车租赁、风景道等与休闲旅游新需求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6)发展沿黄低空旅游。选择符合条件的景区、城镇开展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多种形式的低空旅游。(7)发展黄河红色旅游。有效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争取国家扶持资金,积极申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8)发展工业旅游。依托工业企业与工业遗址,建设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助力工业城市转型发展。(9)发展特色小镇。依托古渡口等商贸重镇建设一批沿黄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10)发展滨水休闲旅游。利用黄河河道,做足“水景观、水环境、水文化、水工程、水生活、水体验”,形成滨水休闲度假业态的集聚。

  培育十条黄河旅游精品线路

  依托山西黄河旅游带的交通条件、通航条件和资源条件,重点打造“黄河华夏文明”水上旅游线路、“黄河风景廊道”沿黄自驾旅游线路、“黄河风情揽胜”骑游徒步旅游线路、“空中全景画廊”低空旅游线路4条全流域多元体验性旅游线路。按照沿水系、通文脉、串古迹、连村镇的旅游线路组织方式,结合水陆交通条件可进入性,打造黄河华夏文明游、黄河峡谷风光游、黄河边塞文化游、黄河风情乡村游、黄河宗教文化游、黄河研学科考游6条主题旅游线路,内部对接全省全域旅游线路,外部对接黄河东西两岸与上、中、下游其他地区。

  四、 山西黄河旅游发展需要机制体制创新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进黄河旅游跨区域合作机制

  发展黄河旅游,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势在必行。从区域发展战略全局出发,把推进黄河旅游作为山西省全域旅游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统一规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协调行动,形成推动合力。

  山西黄河两岸“同景分治”突出,建设应以“豫晋陕黄河三角洲经济协作区建设”为契机,借力“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联盟”及“沿黄九省(区)黄河之旅旅游联盟”、“中国黄河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三大组织,积极探索黄河旅游跨省际一体化区域合作开模式,搭建黄河9省区之间旅游投资、品牌营销一体化平台。

  创新综合体制机制改革,合力谋划黄河旅游发展

  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创新设立山西省黄河旅游经济特区、山西黄河国家公园领导小组,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合力,推进黄河旅游在实现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政策及时有效对接,实施协作发展。

  完善沿黄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全省一体化建设

  建立市场导向、共建共享、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沿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通过沿黄旅游公路建设工程、特色旅游交通服务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工程、高速旅游服务区建设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道路只是标牌建设工程、智慧旅游建设工程、旅游公共环境建设工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工程等,推进沿黄各市县与全省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