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停摆的城市经济亟需重新激活开发。全国各地新近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夜经济”再被多次提及。
经过此前一段时间的摸索运营,不少城市摆脱了“夜经济”就是餐饮小吃、闹市经济的传统思路,逐渐形成美食、文化、娱乐、旅游等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
夜间经济消费,是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夜间消费聚集区也成为了各地积极探索的经济催化剂。夜间经济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
“夜经济”并非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去年的提出到今年的完善,“夜经济”的进化迭代之路究竟该怎样走?
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属性,城市是文化发展的土壤,随着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文化将不断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也将成为文化的载体,相辅相成,共生发展。城市的夜经济已经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在提供和打造夜间文化产品时,地方也开始注重文化的融入,通过夜间文化体验,来传承和展现地方文化,同时也增加了体验项目的独特性。夜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但业态创新还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特色夜间品牌的打造进程滞后,文化主题、深入人心的特色性夜间项目相对欠缺。只有真正发掘自身的独特性,才能真正将文化做到深处,形成百花齐放的市场局面。而只有将以餐饮为主,变成餐饮、文化演出、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融合一体,才是夜经济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在创新业态开发上,要从文化的深入挖掘、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传统“夜经济”业态以餐饮和购物及娱乐居多,随着夜经济的发展,业态多元化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完善“夜购、夜食、夜游、夜赏”等传统夜间业态基础上,结合文化的挖掘,通过对市场需求调研、服务客群画像等研究,策划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化的创新业态和与此相匹配的体验活动。特色场景营造:场景要结合文化主题特色来打造,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进行消费行为的产生。对于休闲街区或商业综合体,可以通过业态定位,打造别具一格的商业场景。定制产品体验:进行定制化环境设置,将人群进行分类。可以对现有商家进行分析并做整合规划,使不同消费群体方便对适合自身开展消费的场所快速定位。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在此背景下,数字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尤其在疫情期间,人们消费习惯由线下迁移到线上,那么,在充分结合数字文化、影视文化和VR技术的基础上,消费者能够从夜间文化消费场所中得到消费体验强烈的满足感。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催生新业态、新模式。AI数字场景:以往人们大多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的历代名家的书法字迹,如今,通过“AI造字”等创新形式被更多人看见、学习和传播。元宇宙场景:通过元宇宙技术,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场景交融的新体验;同时也可以运用元宇宙改善和提升夜间交通出行的便捷和安全性。消费是拉动GDP增长的首要驱动力,而夜间消费则是消费新的增长空间之一,所以利用好夜间消费对于提振城市经济,焕活城市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座城市都有一处24小时不停歇的“不夜城”和“夜归人”,他们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夜晚,也象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白天繁华忙碌,而夜幕降临后,依然灯火通明,激发了中国城市夜经济的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