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16 点击:24
“10月1日《旅游法》的正式实施非常有意义。它不仅保护了正规旅行社的利益,继而更好地规范市场行为,而且也提出了诸多针对老年人的保护条款,真正从法制层面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细化发展和产业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旅游局规划专家王兴斌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在王兴斌看来,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养老旅游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引起“十一”黄金周过后“淡季不淡”的主要原因就是继续有老年游客的支撑。旅游养老将成为继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后的一种朝阳养老产业模式。
与此同时,养老服务商也在不断加大旅游养老的业务比例,除了专业养老服务业运营商恭和苑养老机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恭和苑”)、上海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亲和源”)等一直开展的候鸟式旅游养老模式外,以万达集团、保利地产、佳兆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标杆房企也已开始了建立旅游养老文化综合体的步伐。
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旅游养老看似火热,但目前在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出现成功的案例,而且与其他众多养老形式一样,旅游养老目前还面临着医疗养老保险关系的迁移、配套设施的建设及专业人员的培训等一系列的压力和考验。要实现机构社区养老和度假旅游的嫁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前景广阔
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老年人口增速加快,空巢化趋势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照料等压力和社会影响已经凸显。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政府建设的福利性养老院也难以满足需要,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乏。
各种社会因素引发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出现以及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转变,共同催生出老年人外出旅游的欲望。
此外,老年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全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研讨会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已达1万亿元;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将达到8.6万亿元。
相关调查显示,北京市城市老年人中42.8%有存款,到2030年老年人退休金将达到73219亿元。由于城市老年人口多为“空巢式”居住状态,再加上丰厚的退休金,北京约有70%的老年人存在外出旅游意向。
老年人旅游市场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均已构成一个亟须开发的深度蓝海。在这片蓝海中,不乏下海较早的“弄潮儿”,比如定位“候鸟式养老”的恭和苑、亲和源,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随后,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涉足这一庞大的新兴市场。先是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00亿元构建的“一站式候鸟养老”商业模式,近日又传来万达集团投资300亿元建造青岛东方影都旅游养老综合体的消息。与此同时,保利地产、佳兆业集团等标杆房企分别在浙江慈溪、辽宁等地投资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中融入了养老的概念。对此,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旅游地产事业部总经理胡晓莺分析指出,选址及注重养老休闲等细分产业链成为了目前房企突围的关键。
对旅游养老模式的未来发展,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策划总监郝荣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郝荣认为,尽管目前老年人的消费潜力巨大,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生活较为节俭,此种背景下商家想要继续激活大量潜在的老年消费群体并非易事。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周久才也指出,“发展老年人旅游是一个战略问题,而不是战术问题;是长期任务,而不是权宜之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
模式待考
据专家分析,我国目前的旅游养老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发展模式:候鸟式养老模式、休闲度假式养老模式、疗养式养老模式、立体化养老模式、农家休闲养老模式。目前主要以候鸟式养老模式和短期休闲度假式养老模式为主。其中短期休闲度假模式对老年人来说较为普遍,其局限性在于只适合初龄老年人,且分散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由此推断出候鸟式养老模式更加适合在养老机构中推广应用。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候鸟式养老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离退休人员必须在单位所在地社保机构指定的定点医院看病,否则不能报销,职工退休后,诸多事宜都需要回原单位办理,这成为了候鸟式养老模式推广进程中的一大阻力。此外,该模式往往需要老年人远离子女独自到外地生活,每逢过年过节或异地生病将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压力和考验。
对养老机构来说,在把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转化为候鸟式老年人的过程中本身就存在一定阻力,因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普遍年事已高。而旅游养老的形式往往适合于75岁以下的初龄老人。
据悉,即便是在业内颇有口碑的亲和源,其力推的候鸟式养老模式也仅仅只有五分之一的业务量。前亲和源副总经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波建议,国内旅游养老要在精准定位研究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推出不同的方式,但也应正视旅游养老并非是一个能赚“快钱”的行业,对此相关企业不仅要耐心培育,还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平衡发展速度,防止过度膨胀。
本文来源:智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