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旅游必须体现文化成就和文明价值

发布时间:2013-10-15 点击:23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日前应邀在“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举办讲座,为到场的百余位旅游业者提供了一场文化盛宴,

经济是手段,文化才是目的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曾经是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一种发展方式。钱文忠却认为,经济只能是手段,文化才是目的,经济的价值最终必须体现为文化的成就和文明的价值。

“一旦经济成了旅游发展的唯一目的,为了发展经济,什么都可以牺牲,这会对文化涵养度极高的旅游产业造成致命性的打击。”钱文忠说。

钱文忠举例说,曾经有位地方领导给他打电话,声称自己在孙悟空的故乡不仅找到了孙悟空祖父母的坟,而且还居然找到了孙悟空的嫡系后裔。他们希望钱文忠能前往此地做一个相关讲座,以提高其知名度,显示其“文化底蕴”,为当地旅游及经济发展服务。“孙悟空有故乡还有后裔?不用说,肯定是当地盛产桃子,希望以孙悟空故乡来打响品牌……”钱文忠苦笑道。

钱文忠认为,近年来多个城市争抢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乡,曹操墓的“山寨疑云”等等,其出发点都是想借着文化、旅游来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文化为经济发展付出巨大代价。得不偿失啊。”。

为此,钱文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哪个行业,成功地找到自己的文化基础才是发展的关键。“如果找得到,这个行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如果找不到,很可能会与行业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要对传统文化抱有一丝温情和敬畏

为什么会出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观点呢?在钱文忠看来,“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付出了很大的文化代价,特别是传统文化的代价。这种现象如不及时刹车,会让所有行业都出现问题。”钱文忠说。

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钱文忠认为,尽管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应该珍爱、敬畏我们的传统文化。

钱文忠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在山西五台山,他发现那里香火最旺的是五爷庙。“这个庙到底是纪念谁的,有什么历史渊源,根本没人知道。”钱文忠坦言。在它附近,有着五台山最了不起的瑰宝——佛光寺。“里面无一僧人,看上去很是破落,我们去的时候基本没有游客。”“但是你们知道这是座什么庙吗?它是全世界现存仅有的四座建于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寺庙大门背后依然保存着唐代先人留下的墨迹。”“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的佛光寺里发生了多少故事啊,但很少人去!为什么?因为卖不出门票,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他呼吁:不能为发展经济牺牲传统文化,丢掉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和孩子们的未来。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和智慧,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正能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正能量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温良恭俭让、慈悲和诚信等。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抱有一丝温情和敬畏。”钱文忠说。

旅游更是一项教育事业

“今年,我乘上海至九龙的火车去广州参加一个活动。在火车上,偶遇一群参加香港四天三晚旅游团的老人。他们一路上带着电饭煲、电炒锅和淘好的米,而他们去香港的团费才550多元。这是正常的旅游吗?会带来身心愉悦吗?”钱文忠对此不解。

还有,旅游原本是让人们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是原来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突然被圈起来开始收费。“现今的中国,不收门票的景点成了凤毛麟角。”钱文忠无奈地感叹道。

在他眼中,旅游是应该给人带来无穷无尽快乐的体验,但现在很多人一开始满怀憧憬地出门旅游,回来后却开始不断抱怨和投诉。“因为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旅游产业化,从而导致旅游业出现了低价旅游、零负团费等一些问题。”

“我们出去旅游,看到的是日本人遵守规则,德国人分秒不差,美国人热情自由,中国人呢?——刻字、不排队、乱扔垃圾……”钱文忠毫不客气地说,“旅游业原本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展示窗口,但是到此一游、随地吐痰、不守秩序等现象出现在一些中国游客身上,损害了旅游业的窗口形象。”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休闲方式,无论中外,旅游都是一项教育事业、一项学习事业、一项修身的事业。”他强调,自古以来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点。“旅游不仅是经济产业,还是教育事业。它肩负着增加我们民族的见识,拓展我们民族的视野,加强我们民族的思维和欣赏的深度,从而提高民族文化修养的重任。”钱文忠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