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30 点击:23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及银川综合保税区(简称“两区建设”),为宁夏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自治区确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宁夏旅游业将积极顺应“两区建设”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总体目标,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快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结合宁夏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规划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抓紧编制国际旅游目的地规划,并使之与已有的旅游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相衔接。加快提升旅游接待服务的标准化水平,特别是针对向西开放的战略方向,制定穆斯林旅游接待标准体系,满足世界穆斯林游客的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宁夏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优势,实施“走出去、请进来”促销战略,通过在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开展专题旅游促销活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借助首届中阿博览会的重要平台,举办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为宁夏开拓穆斯林游客入境旅游构筑快速通道。进一步创新营销思路,整合营销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宁夏旅游品牌的形象推广,聚集人气,提升形象,创造效益。
二、全力打造特色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面向世界、面向大众、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谋划、打造宁夏旅游独特的品质和特色。深入挖掘和彰显黄河文化、回族文化、红色文化和西夏文化等特色文化,着力培育文化旅游产品线路品牌。紧贴旅游消费市场,突出地方特色,精心打造黄河文化游、大漠湖泊湿地生态游、水洞沟史前文化游、西夏王陵历史探秘游、沙漠探险游、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品酒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发展城市旅游、工业旅游、节庆会展旅游等新兴文化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文化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重点支持发展回族服饰、剪纸刺绣、贺兰石刻、枸杞制品、清真食品等特色商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构建安全快捷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运网络体系,实现国内外重点客源地到宁夏旅游中心城市的直接通达、宁夏旅游中心城市到景区的便捷通达。加开、加密至国内外主要客源城市的航线、航班,加快推进银川至西安快速铁路等重点铁路工程,加大国省公路干线改造力度。同时,简化国际游客的出入境手续,探索建立一系列购物、出入境等优惠政策,使国内外游客更加便捷地出入宁夏。加快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地级市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和重要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完善景区、道路、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发布、流量控制等制度,制定并落实旅游安全保障措施。着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健全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安全教育、预防检查、应急处置等制度。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区内院校文化旅游专业招生规模,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四、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旅游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建立旅游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旅游部门管理职能,推进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重组,构建适应“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要求的创新管理体制。二是加大支持力度。自治区财政将逐年扩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市县两级也设立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有前景的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继续落实已有的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三是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体系,并加大分值权重,对完成任务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严厉问责。
“两区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坚信,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有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宁夏的旅游事业一定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一定会实现。
2012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简称“两区”),并提出了将宁夏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的宏伟目标。向西开放,是国家战略布局,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国家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为推进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为宁夏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将有力地促进宁夏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宁夏旅游业发展克服了重重困难,以西部人民自强不屈的精神和毅力,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创了全区旅游全面发展的大好局面。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全局,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区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指导,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规划、市场开发力度,并在恰当的时机出台了《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有力地促进了宁夏旅游业的发展,使宁夏旅游经济得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目标:游客接待量连续9年保持了年均百万人次增速,接待人次实现了在2007年基础上 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旅游收入两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的目标。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我国内陆地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覆盖整个省级区域的试验区,同时,宁夏也成为当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经济区。机遇把宁夏推上了“面向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舞台,宁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 的桥头堡、战略高地与核心地带。而旅游行业做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一条纽带,“先导”作用不可替代。
回顾历史,在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旅游就曾经在对外开放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创汇方面,还是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尤其是在民间外交方面,旅游行业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一马当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窗口行业。
当前,向西开放的形势虽然有了根本的不同,但是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形象宣传塑造、民间友好交流等方面依然能够发挥巨大的先行优势。旅游行业将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宁夏国际经贸合作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其一,积极发挥旅游在推动国际友好交往中的促进作用。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具有地缘、人缘、情缘、神缘方面的优势。要通过积极挖掘回乡旅游资源,开展“回族家访”等特色旅游体验项目,加深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对宁夏的了解,拉近距离,增强友谊,为中阿等国经贸合作营造友好氛围,奠定良好基础。其二,充分发挥旅游在国际城市营销中的助推作用。城市形象对于国际交往合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带动宁夏整体区域形象的推广和提升,塑造宁夏品牌,打响世界名气。尤其是要打造银川国际城市形象,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其三,努力发挥旅游在带动国际经贸考察中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发国际商务旅游产品、国际公务旅游产品、国际会展旅游产品等,提供专业服务吸引境外投资商赴宁夏考察、洽谈,为宁夏各行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牵线搭桥。
历史将机遇赋予了宁夏,宁夏旅游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向西开放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宁夏旅游业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力争在“两区”建设中全力释放“向西开放,旅游先行”的先导作用,为宁夏乃至西部经济崛起而努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启动大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业整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要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就要在“特”上下工夫。宁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省级回族自治区,与世界57个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15亿人口有着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生活习俗、相似的民族文化,一个“回”味十足的宁夏,必将为中国打开向西开放的大门,贡献一份无可替代的力量。
据有关方面研究显示,目前穆斯林游客的消费增速已经超过全球平均速度,预计到2020年将有可能增长到每年1920亿美元。埃及、印度尼西亚等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颇受穆斯林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而一些非伊斯兰国家也正在将目光投向穆斯林度假群体。作为具有穆斯林文化优势的宁夏,更应紧抓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利用“两区”建设的平台,充分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
当前,宁夏打造“世界知名的国际穆斯林旅游目的地”已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基础。由宁夏、甘肃、青海、陕西、云南5省区共同制定的《清真食品认证通则》,于201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填补了我国清真食品认证空白的同时,从“入口”处拉近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距离。宁夏境内近4000座清真寺,以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清真美食,为穆斯林游客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丰富的穆斯林文化以及穆斯林用品,无不打上宁夏“回”味无穷的“中国印象”,使得阿拉伯国家向中国看齐时,首先涌出一股文脉相通的浓浓气息。已经升格的中阿博览会,在全面加强与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必将为宁夏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穆斯林入境游市场空间。因此,由国家旅游局支持的首届世界穆斯林旅行商大会,也将在中阿博览会期间如期举行。
回族特色小吃
未来,宁夏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包括三个层面的建设:一是“面向国际中转游客的穆斯林旅游集散地”,即通过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及简化出入境手续,将国际穆斯林游客首站吸引到宁夏,并辐射至全国,打造宁夏“国际穆斯林旅游窗口阵地”;二是“面向国际入境游客的穆斯林旅游目的地”,通过高水平、高标准的目的地要素配置,吸引入境游客到宁夏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等;三是“面向国内游客的穆斯林旅游目的地”,将中阿交融的特殊风情作为吸引国内游客的重要卖点,使国内游客到宁夏即可“不出国门也能体验原汁原味的阿拉伯风情”。(文童碧莎本报驻宁夏记者王涛)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