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荣誉资质
专家团队
机构生态
合作伙伴
服务范围
独立IP
文旅规划
规划设计
运营营销
教育培训
招商投资
特色领域
国家文化公园
乡村振兴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红色旅游
研学旅行
博物馆旅游
工业旅游
生态康养
农垦旅游
案例成果
经典案例
专题研究
图书出版
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九鼎原创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首页
机构概况
机构简介
荣誉资质
专家团队
机构生态
合作伙伴
服务范围
独立IP
文旅规划
规划设计
运营营销
教育培训
招商投资
特色领域
国家文化公园
乡村振兴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红色旅游
研学旅行
博物馆旅游
工业旅游
生态康养
农垦旅游
案例成果
经典案例
专题研究
图书出版
新闻中心
机构动态
九鼎原创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机构动态
九鼎原创
行业新闻
论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问题
发布时间:
2013-07-18
点击:
21
新型城镇化中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城市文化实力的竞争。在新型城镇化中,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树立城镇文化理念,培养城镇文化个性,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搞好城镇文化建设,突出城镇文化特色,避免城镇化中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千街一面等城镇病态,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创新城镇功能理念,强化城镇文化功能
功能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城镇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在城镇功能上认识偏颇,注重经济、交通、管理、教育、政治等功能,而忽视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主要是指城镇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的能力,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有精神需求。因此,城镇必须具备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价值观、各种文化硬件设施和文化内容与文化活动。用文化“濡化”城镇,即通过“文洽教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既包括规范性文化,比如人的行为模式、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也包括语言和符号等。注重城镇文化功能,不仅要在提高城镇居民文化水平、文明素质上下功夫,更要将城镇居民的心理感受置于首位,满足城镇居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营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生活、休闲环境与氛围,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消解现代城市趋利性带来的人情淡漠,为城镇居民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同时,增强城镇居民的凝聚力,提升城镇的软实力和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城镇建筑文化,提升城镇的艺术功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经典的才是永恒的。建筑的生命力,源于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年,建筑文化博大精深,举世赞叹,青砖绿瓦,飞檐翘角,坡面屋顶,古亭、古塔、牌坊、院落以及风水宝地的巧妙融入,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我国的唐宋、民清、民国等历史建筑文化,皇家、徽派、江南园林、川东民居等区域建筑文化,寺庙、宗教建筑文化,以及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均是中华文明建筑文化的精华。新型城镇化中,我们要增强建筑文化意识,弘扬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特色,提升城镇的艺术功能,打造富有个性、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小城镇。当然,中华优秀的建筑文化,并不具有排他性,而也具有包容性,我们也要学习西方及世界多国的优秀建筑文化,洋为中用。
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要发挥好城镇的文化功能,必须坚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文化设施为载体,以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着力点,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化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播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等等。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文化馆(室)、图书馆(室)、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广场、文化公园、体育场(馆)、电子阅览室、展览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等,政府应统筹规划、筹措资金、优先投入,并且要精心设计、注重品味,使之成为城镇地标性建筑。政府可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公共服务设施中来。同时,要加强文化馆、文化站(中心)等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增加编制,培养和引进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内增活力,外展形象。
保护历史文化,打造城镇文化特色
城镇是一本厚重的历史巨著,城镇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浓缩。城镇现代化要求科学的规划、完善的功能、良好的生态等,特别是需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必须加大城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在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中,要注重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加大投入,修复完善,建立健全保护利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严谨乱拆、乱建。对名胜古迹,要逐一清理。名胜古迹,寄予了人类诸多感情、记忆的文化空间。要不惜一切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与此同时,要保护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川江号子、土家族摆手舞、龙舞、狮舞、服饰、剪纸等我们民间的文化习俗、传统技艺是我们本土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是本民族重要的识别标志。我们要下决心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收集、整理、记录、建档、展示、利用和人员培养等工作,让各民族的民间文化光彩依旧、代代相传,使城镇文化富有个性、彰显特色。
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小,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培育城镇文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庆这片热土,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各个民族和巴渝儿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了厚重的文化沉淀,古巴国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三峡移民文化、码头文化,个性独特;巫山神女、奉节夔门、白帝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丰都名山、涪陵白鹤梁、梁平双桂堂、大足石刻、合川钓鱼城、铜梁龙舞、綦江版画等,一路璀璨;巴蔓子、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等名人济济。我们要根据各地资源的实际分布状况,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产业。要制订高档次、高品位、科学的保护、开发、利用规划。要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富有含金量和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大集团和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优势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要学习丽江、平遥、凤凰、周庄等古镇经验,精心打造、精心包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要抓好民间舞蹈、戏剧、民俗艺术、雕塑、绘画、服装展示等,使之形成产业。“武隆印象”一开始就产生了较好影响。还可根据各地实际办好节庆、文体表演等活动,以扩大影响,推进开放。
增强生态文化意识,建设城镇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低碳、循环的现代化城镇,对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质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的自然基础,同时对减轻人的压力、舒缓心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城镇受利益驱动,重建筑容积率,轻绿化率,结果把城镇建成了“水泥森林”,人居环境极差。在新型城镇化中,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增强生态文化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科学规划,留足留够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特别是要科学规划一批公园,做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月月赏花、四季飘香。要研究园林文化,乔、灌、草、花合理搭配,配之以雕塑、奇石、亭、阁、牌坊等,增添文化内涵,并且多建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一流的休闲环境,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城镇古树,它们是城镇的记忆,是有生命的古董,这也是城镇文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大)
编辑:九鼎辉煌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已建湿地公园19个
2013年“中国最佳旅游口号”评选圆满落幕
其它新闻
文化和旅游部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规范演出市场秩序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推荐遴选工作
文旅进化,“夜经济”的进化迭代之路究竟该怎样走?
施行黄河保护法对沿线旅游业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91%的博物馆免费开放
明年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提出了这些要求
298个!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新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名单
150-0136-085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