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济源市环保局:打造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发布时间:2013-07-05 点击:2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走过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下一步必然是走向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改变什么,必须考量自然允许什么。绿色济源,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路径,其核心是倡导生态自觉,加强生态建设,美化城乡环境,壮大绿色产业,提升全民的绿色意识。为了打造绿色济源,市环保局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牢牢把握“保障发展、保护环境”的“两保”根本要求,以践行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济源为主攻方向,以“五个强化”打造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持续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

  强化环境监管,全面提升环境安全水平

  提升环境安全,抓好现场环境监管至关重要。市环保局将全市划分的8个主体网格和34个单元网格内的1000余家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推行以“执法模板化、责任网格化、制度体系化、管理分类化、技能专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环境监察执法,建设移动现场执法终端,整合优化环境管理信息资源,扎实开展环保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建立覆盖全市域的环境监管体系。

  同时,积极拓展自动在线监控范围,对国控、省控和市控重点企业全面实施自动在线监控,并逐步开展工况监控。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放射源、射线装置和电磁辐射的监督管理,确保正常使用,实现辐射事故零发生率。

强化污染减排,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结构调整减排。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严禁新上产能过剩项目。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确保污染程度高的造纸厂生产线按期关闭拆除到位;逐步取缔污染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小型养殖场(区)。

  治理工程减排。沁北电厂完成1号机组脱硝及脱硫技改工程,金信实业完成2号窑炉治理工程。扩大城市污水管网覆盖范围,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负荷超过75%。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玉川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坡头镇污水处理厂和轵城镇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确保完成年度农业源减排任务。

  监督管理减排。重点督促沁北电厂3号、4号机组脱硝效率超过70%,济源钢铁4台烧结机脱硫效率超过70%,符合减排核查要求。突出抓好环境执法后督察,巩固减排成效。督促国电豫源、方升化学等11家企业如期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开展机动车减排,落实机动车报废制度,确保完成机动车污染减排任务。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水污染防治。加大所辖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对蟒河流域和济河流域沿岸污染源进行深入排查整治,通过采取深化治理、依法关停等措施,改善东湖水系水质。以城市人口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完善污水配套管网,推进雨污分流。

  大气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大力开展集中供热、供气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全面实行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水平;严格控制各类建筑施工扬尘,减少二次扬尘。监督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安装净化设施,深化油烟治理。

  噪声污染防治。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严防噪声扰民。畅通12345政府便民热线和12369环保举报热线,严肃查处噪声扰民行为。严禁沿街商业门店采用高音喇叭招徕顾客,严查建筑施工和娱乐场所的噪声环境违法行为。

强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

  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坚持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淘汰落后产品与产品升级相结合,引导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目前,已完成众恒实业等19家年度涉重金属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

  深化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万洋冶炼鼓风炉改热渣直接还原炼铅工程。联创化工、方升化学完成含汞废盐酸深度脱吸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完成石河底泥重金属无害化处理处置工程。继续推进铅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和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深化治理,确保欣欣实业等5家企业达到河南省涉重金属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要求。

  完善重金属监测体系。通过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率、提高企业自行监测能力,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强化对涉重金属企业的监督性监测,禁止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的项目,积极妥善解决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强化项目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研究政策。市环保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环保研讨机制,邀请行业精英、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代表,积极研究各项环保政策,吃透政策,用足政策。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

  创新机制。坚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并重,完善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环评手续,督促开展8个市级专业园区规划环评。建立健全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对区内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规划中的项目进行打捆审批、打包审批,强力推动项目落地。

优质服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服务机制,定期开展环保“大走访”活动,对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抓好跟踪服务,解决好实际问题,保障项目尽早发挥效益。

  原标题:市环保局:“五个强化”打造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

(编辑:九鼎辉煌——生态文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