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烟台经验再上央媒-工业经济的"美丽"指标

发布时间:2013-06-24 点击:25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围绕这一目标,烟台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打造“美丽烟台”,在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0位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有机统一。
  请听:工业经济的“美丽”指标——来自山东烟台的“低碳工业化”调查,采制:中央台走进烟台采访组。
    几天前,到济南开会的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洪仓,在跟国内其他城市的参会代表说话的时候,俨然一个城市旅游推介大使:
    李洪仓介绍说:“哈哈,我们烟台的PM2.5还是很少的,空气指数优良率我们烟台已经达到90到95%。我都欢迎他们到烟台生活、疗养,空气很好!”
    可一回到烟台,这个“微笑大使”立刻就变了脸。各地发生的雾霾和污染的新闻,让他如履薄冰:“从一个发改委干部的角度,听到这样的新闻心情也很沉重,我们有责任把烟台的碧水蓝天还给市民。”
    烟台,山东半岛的一个地级市,GDP10%以上的高速增长,助力其经济总量跟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块排名站在第20位,但也有和一些大城市曾经一样的困惑,工厂烟囱刺向天空,排污管道伸向河海。蓝天、白云、碧海、净水,这些让老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朴素认识,遭遇了现实的难解。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为什么这么严重的污染?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煤的问题。如果按照单位面积来算的话,我粗粗算了一笔账,全球如果不算中国其他地区每平方公里燃烧的煤炭不到2.5吨,我们国家每平方公里是500吨,要算到我们山东每平方公里是3000吨。”
    为此,烟台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以此带动15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耗能大户火电厂和污染大户黄金产业首当其冲。
    在烟台下属的莱州市,华电莱州电厂的汽笛声更像是对传统煤炭火力发电吹响的挑战号角。公司纪委书记陈秉红说,这个单机装机容量亚洲第一的火电项目是全国首家生态电厂:煤耗比全国低20%,基本消灭了粉尘污染:“我们的粉煤灰也做了综合处理,运到金矿废坑进行填埋,对周围环境没什么影响。”
    烟台还率先在全国落实了项目审批的节能评审制度,给工业项目的发展设定了一个“美丽”指标。这个由众多约束因素组成的指标浓缩成一句话,就是单位面积国土的投入产出强度和对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程度有了严格的约束。
    近年来,有40多个大投资却是大污染的项目吃了闭门羹,换来的是烟台市区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万元GDP能耗等约束性指标持续下降,使烟台成为全国少有的几个连续7年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城市。烟台张裕葡萄酒集团公司,工业利润和“低碳”理念更是把企业的厂房园区开发成了5A级旅游景区。烟台张裕旅游总公司总经理于波说道:“在完成工业生产前提的情况下,张裕通过工业旅游,我们不但要创造工业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美丽、休闲、健康、环保等健康方式和生活理念。”
    烟台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洪仓说,低碳工业化的核心在于从根儿上给“只看发展、不管污染”的狂躁政绩观降降温:“各县市区长作为首长制,必须得把节能降耗任务完成才行。对完不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市里要对县市区实行“摘帽子”。
    记者:“完不成的话,这个官没法当了?”

    李洪仓笑着说:“有这个说法。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