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2009-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在京发布。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表示,《休闲绿皮书》将休闲作为一个整体并紧扣产业发展实践去把握和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人民政协网记者专访了《休闲绿皮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
2009中国休闲产业逆势增长居民休闲消费1.7万亿元。
2009年是中国休闲发展具有纪年意义的一年
一是传统上,对人们的休闲活动加以引导、管理的公众部门众多,处于分散的非自觉状态。2009年,国务院在“三定”方案中明确将“引导休闲度假”确定为国家旅游局的职能,休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被正式纳入行政管理范畴,相关管理工作有了特定的机构归属。
二是国务院41号、44号文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以及“全民健身日”的设立,为当前形势下休闲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激励,引起了全社会对旅游休闲、文化休闲、体育休闲的重视。
三是“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在全国多地相继实施,将旅游与教育、体育、健康、养老等相结合,带动了相关消费,更激发了人们的休闲意识。
另外,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农业部等部门的合作、交流空前加强,有利于大休闲格局的形成,相关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等。
正是在这些利好条件下,2009年,休闲相关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以较高的增长速度实现了逆势上涨。根据该课题组的初步估算,2009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约为1.7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相当于GDP的5.07%。刘德谦说,这只是在统计数据极为欠缺条件下的简单估算,也仅限于休闲消费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若按照宽口径测算,其规模将更加可观。”
旅游休闲: 改变旅游方式,引领大格局
国民旅游中,休闲比例持续提高。刘德谦说,自驾游、自助游、自主游、房车游、定制游、无景点旅游、互助游,甚至换房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改变了之前以旅游团队为主的格局。
报告显示,2000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总花费,分别增加了1.55倍和2.20倍。根据对各年度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近年来始终保持在86.7%到91.4%之间,农村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过夜旅游也在77.34%到78.75%之间。同时,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也迅速增长。从部分资料可以判断,出境旅游中因私出境居民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休闲目的的旅游。
刘德谦介绍,伴随着国民旅游方式的转变,在休闲趋势的引领下,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新的旅游产业模式和形态,如邮轮旅游、分时度假、休闲房产、城市休闲综合体、休闲社区等,都为旅游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即使是传统的旅游形式,如乡村旅游,也呈现出多种业态多元发展的格局。旅游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这些产业之间的融合,加速了大旅游、大休闲格局的日益形成。”
文化休闲:需求快速增长 但内需不足
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加快,文化休闲服务投资加大并更趋多元化,居民文化娱乐休闲消费快速增长。
刘德谦说,受众需求推动了电影、网络游戏、动漫等行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年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06.65亿元,同比增幅26.47%。而网络游戏产业收入远远超过传统的三大娱乐内容产业——电影票房、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品发行的收入。传统出版业中休闲类出版物增加,数字出版则引领了文化休闲的新时尚。在文化院团改革和演艺市场开放的背景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纷纷兴起,旅游与演艺频频联姻。
“随着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将会更好地满足国民的休闲需求。”而另一方面,刘德谦提出,目前,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在总量上过低,在所有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还有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居民的内需不足,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料消费上,更表现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上。
报告中有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58.26元,其中文化娱乐用品354.82元,文化娱乐服务381.27元。“显然,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率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模相比显得较低。如果不能根本扭转这种局面,我国的文化休闲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将面临内需不足的压力。”刘德谦说。
体育休闲:驶入发展快车道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
随着2009年《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和“全民健身日”的确立,群众性的健身娱乐活动蓬勃发展。根据课题组的测算,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平均体育消费约为1000元。
刘德谦介绍,伴随着体育休闲消费的增长,体育休闲服务业也快速发展,其中健身服务成为我国各类体育服务市场中规模最大、成熟度较高的市场。除了传统的体育休闲项目,如游泳、球类等之外,马术、高尔夫、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热气球、攀岩等新兴的时尚健身项目也得以快速发展。体育与旅游相融合,成为拉动休闲体育消费、丰富国民休闲健身内容的新热点。社区体育以群众身边的组织、身边的活动、身边的场地为内容的“三边工程”建设为主轴,实施体育组织、健身设施等“六进社区工程”。而针对农村地区的“雪碳工程”也使广大农村居民拥有更好的健身休闲设施。
刘德谦说,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发布的《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公报》,有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缺乏场地设施的占16.6%。“休闲体育场地设施上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
休闲研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一大热点
经过短短的十几年,在我国,休闲从一个知者甚少、支持者寥寥的研究话题,发展成为备受关注、拥趸者众多的研究热点,并在朝着学科的方向发展。
刘德谦说,《休闲绿皮书》在对搜集到的近万篇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后,对其中近2000份进行了分析后发现,休闲研究文献持续增加,十年间增长了16.3倍。其中涉猎学科以经济学最众,其次为社会学、地理学。在研究内容上,以“一般理论”和“休闲体育”、“休闲产业”、“休闲消费”、“休闲农业”、“休闲文化”、“休闲教育”等为多。研究者在一般性的研究之外,还对农民、学生、女性、老人等特殊群体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在对城市的关注方面,研究者涉及最多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杭州、上海、长沙、成都、武汉、广州等。
“《休闲绿皮书》是首次对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做比较系统的总结,希望对政府机构的决策、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刘德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