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相关知识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前苏联土库曼运河等,但这些大运河都不是世界上最长的,全长约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之多,堪称中国古代的“黄金水道”。
2009年,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六省市相关旅游部门共同参与的《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已经启动编制。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资格由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竞得,整体思路是,将京杭大运河打造成除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之外,我国第三条线状旅游带,成为吸引世界游客的一张“大名片”。
六段运河段段有亮点
京杭大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杭州市,全长1794公里。分北运河(北京―天津)、南运河(天津―聊城)、鲁运河(聊城―
台儿庄)、中运河(
台儿庄―宿迁)、里运河(淮安―扬州)、江南运河(镇江―杭州)等六段。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竞标方案显示,各段运河都有亮点。
譬如,京津段运河是中国北方运河的典型代表。天津市现有一处非常好的民俗街区,未来将纳入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让人们体会津门文化;北京堪称“运河上漂来的城市”,从元代以来,大量的建筑材料通过运河而来,如临清、无锡的砖瓦,南方的木材、油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及瓷构件……还有全国各地的粮棉、茶叶、糖,这些造就自元以来北京的繁荣,确保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地位。京杭大运河旅游线路总体规划中,这些历史情景将得以充分表现和利用。
在处于里运河的扬州市,拟规划设计一处运河“原点”。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曾在此挖掘邯沟,后来成为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扬州、镇江一带运河上还拟打造“历代商业风情体验”、“瘦西湖风光游”以及“江河交汇水上观光游”等旅游项目。
不仅产品方面有创新,未来的大运河旅游从理念方面也明显革新。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国忠院长提出“慢游”大运河的设想,即让游览者吃住在游船上,在缓慢的空间变换中,体会有着近2500年历史积淀的大运河文化。游客还可“重走马可・波罗之路”,从北京顺大运河直抵扬州。
此次规划将把各省市运河段的亮点一一展现出来,最终将打造一个以中华文化遗产为核心的线状旅游产品。
京杭大运河申遗时间表
2009年12月底前,完成大运河遗产省级保护规划编制;2010年底前,完成大运河全线整体保护规划编制;2012年提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初审文本;2013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项宏大的历史性工程涉及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