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化休闲商街的创新与激活--旅游规划经典案例

发布时间:2013-03-05 点击:13

文化休闲商街的创新与激活
 
  《盐业百态图》:用国画的手法,把盐城的盐文化浓缩到一副艺术长卷中。鲜明地方文化主题的商业步行街区,已经成为都市休闲旅游的核心项目,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高了。我们将这类项目,统称为“文化主题休闲商业街区”,是一种“休闲商业综合体”,是一种商业地产项目,同时又是一种“开放式休闲景区”项目。
文化休闲商街,难点在于文化的活化、休闲业态的市场化、商业地产的盈利化。文化活化是灵魂、休闲业态是关键、盈利模式是核心。绿维创景在本项目中,独创了“散点透视民俗画卷法”,运用中国国画画卷手法,将民俗风情布局于街肆;我们还运用了景区化手法、情境化手法等,以创新激活文化,以文化带动业态、以业态促进地产,综合打造盐镇水街的盐文化名片。
   一、项目背景
   盐镇水街占地200多亩,地处盐城市南部新城区,也是行政中心区以及未来的文化核心区,所以被作为新城区中文化结合商业的龙头项目,以打造海盐文化主题为项目建设重点,同时作为承担城市特色商业、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等内容的城市功能区,盐镇水街因此受到了盐城市政府和当地市民的极大关注。盐镇水街一期项目,以水街建筑为主体,2008年10月已经基本完工,形成了仿古建筑街区。
   二、创意过程
   结合现场踏勘的情况,我们认为项目现状只有商业的规划,但是缺少文化内涵,结合一期工程完成的仿古建筑、贯穿始终的水系的现状,对海盐文化主题进行二次创意,完成水街项目的建筑、景观、文化的提升,形成文化主题和商业街区的结合,盐镇水街会成为盐城市体现千年海盐文化同时承担特色商业、旅游观光、文化休闲功能的一张名片。
水街项目以古代盐城水街为范本,为海盐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场地条件,但是如何在仿古的商业街区体现出文化,我们认为缺少一条深层次的文化脉络,这条脉络应该贯穿海盐文化的形态和情态——海盐文化应该从生产、行销、盐政管理一一有所体现。
   结合场地的现状分析和对历史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海盐文化落地的四个概念,一是体现海盐生产方面,供盐民对行业之神进行崇拜的盐宗祠,二是体现海盐行销方面,为盐商捐建、互通信息的盐商会馆,三是体现官府盐政管理方面的盐政衙门,四是体现盐业的民俗文化方面,以情境化雕塑为主体的景观群落。

   三、项目设计
   围绕盐宗祠、盐商会馆、盐政衙门、情境雕塑群落四个重点,要让概念创意由意象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包含了建筑、室内装饰、展览展示、景观、种植、雕塑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在盐政衙门的设计中,我们借鉴了最有名的盐官——范仲淹在当地曾任盐仓监官兼兴化县令的历史资料,盐政合一,于盐镇水街北部地块选正位设计复建盐政衙门。
   在盐商会馆的设计中,我们按照旧时地方商人为祈求行业之神的护佑、共谋商机而捐资设馆的传统,合理设置了功能区域,力求复现旧时盐商会馆商贾往来、共襄义举的情境。
   盐宗祠因为盐城有着上千年的祭拜盐神的传统而更加体现出海盐文化的传承。项目通过对国内外海盐文化的研究,结合对淮盐地区和盐城本地的民俗历史考证,提出水街盐宗祠“同祭五宗”。正殿供奉产盐之宗——夙沙氏、经盐之宗——胶鬲、管盐之宗——管仲,左右两殿分别供奉当地两个盐神盐盘大圣和他的结发妻子——盐婆娘娘,本地的两位盐神还因为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被百姓传颂,而在一座宗庙供奉五位盐宗,在海内外尚属首创。
 
 
   情境雕塑景观群落是整个项目里点睛之笔,也是让海盐文化在场地内实现情境化和动感化的主要手段,要展示源远流长的海盐文化主题,是以写实雕塑为主。根据雕塑在界限场地内的作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相对动态、融于环境当中,表现海盐文化情境的场景类雕塑,盐民劳动、市井生活这一类雕塑的形态和情态能让人嗅到“海盐”的味道;另一类是占据了界限场地核心位置的文化类雕塑,盐宗祠内的海盐五宗、盐政衙门前的范公雕像这一类雕塑为场地赋予了庄重威严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