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7-02 点击:131
近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再次引发对用好古城保护与文化传承两大优势的思考。下一步的古城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就要更加注重打好苏州特色文化牌。
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是在古城区,民居风格、民俗风情、民间手工都有着苏州特色的文化内涵,一街一巷都有故事,一河一桥都是传说。这是苏州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基于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出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品,必将会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
目前在古城区的一些景点,虽然大多数是苏州固有的东西,但也有许多产品与苏州风马牛不相及。苏州当然是包容的苏州,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但是在古城旅游景点周边产品的开发上还是最好体现出苏州自身的特色来,有必要将非苏州特色的东西迁移到其他的地方,毕竟游客来苏州是想看属于苏州的东西。
我们的古城旅游示范区示范什么?当然是要示范具有苏州特色的品牌。但与外地产品渗透古城景区相对应的是,苏州的很多特色文化品牌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特别是民间工艺更是如此。从古城旅游开发上看,这种各自分散的格局不利于游客领略苏州文化。专业人士当然是喜欢专门去工艺聚集地,但是多数游客还是会将更多时间放在古城旅游上,有的甚至并不知道这些工艺,有的即便有所耳闻也会由于往来奔波而打消专门去欣赏的念头。现在个别景点有刺绣、书画等工作室,但也是凤毛麟角,不能将苏州民间工艺特色的全貌反映出来。
所以有必要围绕古城旅游开发,在不破坏行业发展的情况下,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工作室迁移过来,在景区现场制作,既丰富古城文化内涵,又方便游客。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苏州传统饮食文化。不妨在有条件的古城景区建设苏州美食一条街,既打出了苏州特色,又促进了游客消费。
古城文化旅游开发的形式也应该更加灵活多样。从目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拙政园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模式来看,形式比较单一,以游客参观为主,随着下一步古城旅游示范区逐渐辐射拓宽,这种单一的形式恐怕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了。不妨在旅游项目规划上多设计一些灵活的旅游形式,比如将参观和参与相结合,让游客参与一些苏州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的互动体验,入住街区民居、学唱评弹昆剧、体验纺丝刺绣等,甚至可以教一些简单的刺绣技巧并且赠送底图底料等。互动才能更加激发兴趣、拉近距离,良好的体验无疑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旅游线路上也可以推陈出新,比如苏州美食游、苏州风情游、苏州文化一日游等等,或许要比单纯看景点更能满足不同游客的口味吧。
(作者单位:苏州市委党校)